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可见,当诗人雄心壮志未能实现的时候,忧愁往往伴随而来,而此时酒则成为诗人最好的消愁工具,让其能够在酒中寻求解脱。
酒是李商隐诗篇中不断吟诵的主题,一杯清酒,酿就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的情谊和对命运的惆怅,也酿就了他优美而又独特的诗情。人生得意之时,他以诗酒壮怀,将满腔壮志化于酒中,尽情地拨洒。而孤独失意之时,他以酒自斟,酒入愁肠,排遣心中的落寞和苦闷。李商隐醉眼看人生,看透人间百态、亦真亦假、如梦如幻,他将这些虚境之中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融入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让诗歌呈现出梦幻的色彩。
离别之愁
李商隐一生仕途起伏不定,来回于京城与各地之间,因而常与亲朋好友以及妻子儿女离别在所难免。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朋党斗争激烈,加上藩镇叛乱以及回绝南下侵扰,战争频繁干戈满地,今昔的离别不知道日后能否再度重聚会。李商隐是十分重情义的人,因此与亲友临别的伤感只好寄情于酒:
暂凭樽酒送无?,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离手赋得折杨柳二首》
这首诗歌是李商隐临别时所作,充分写出了李商隐离别时惜别忧愁的心情。这首诗之所以受到如此推崇,因为其感情真挚,诗歌之中所展现的离情别绪极为深沉感人,读来使人痛彻心扉:姑且借用这杯中的美酒,来排遣临别时的无聊吧。我们还是不要折柳惜别了,免得损害了带愁的柳眉和纤细的柳腰。可是,人世间最难消受的,除了死别,就只有生离。春风啊,你怎能爱惜那绾绾相思的柳条!
思乡之愁
李商隐出身贫寒,却自小就渴望入仕为官,然而却因为涉及朋党之争,受到排挤,仕途之路跌宕起伏,正如他在《无题》诗中所发出的感叹“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一生就像蓬草一样,飘泊不定孤旅天涯。
固有楼堪倚,
能无酒可倾。
岭云春沮洳,
江月夜晴明。
鱼乱书何托,
猿哀梦易惊。
旧居连上苑,
时节正迁莺。
??《思归》
此歌作于大中二年春,从题目中也可以看出是思乡之作。此时诗人在桂林任掌书记。在此之前,李商隐本在秘书省为官,却因为政治斗争而远离京城来到桂林。客居异地远离家乡的烦恼让李商隐郁郁寡欢,只能登上高楼倚楼眺望自己的故乡,因为思念家中妻儿,想要用家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却怎知“鱼乱书何托,猿哀梦易惊”,家书难寄归梦易醒。诗人既不能“归”也不能“思”,心中感慨万千,愁从心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下岂“能无酒可倾”?于是李商隐只能将心中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融于浓浓的美酒之中,用酒来消释心中苦恼与忧愁。
以酒自遣
曾经“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李商隐,却最终没有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只能感慨“古来才命两相妨”。当诗人的梦想一次次破碎之后,其诗歌之中往往就会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这就会促使诗人用酒来麻醉自己,让自己在亦醉亦醒的梦幻之中逃避尘世间的世俗烦恼,李商隐亦是如此,当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时候,从酒中寻找慰藉。“花时随酒远,雨夜背窗休”(《灯》),流露出李商隐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地胜遗尘事,
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
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
苦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
忘却在山家。
??《春宵自遣》
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以酒避世的生活。此时李商隐内心是极想入仕为官的,然而四处碰壁之后,便只好将心中的苦闷寄情于酒,来到远离世俗喧嚣的的深山之中。“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在一个有很多胜景风景优美的地方,能够让人忘却尘世间的俗事烦恼,只有让自己闲暇下来,才能够让人想起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光。风吹过竹林,月照于花枝,乱石在水中呜咽,苔藓蔓延于山径之中,而李商隐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饮酒弹琴,享受这难得的清闲与安逸,琴声悠扬,把酒言欢,却让他浑然忘我,不知道自己仍身处乡野的山庄之中。从李商隐的这首诗歌之中,我们已经隐约能够看出李商隐无为、出世的思想。李商隐曾在王屋山隐居,在那段时间受到道教的影响,隐居学道的时候李商隐开始产生了隐逸的思想,而下面这首《闲游》,这种思想就更加明显了。
危亭题竹粉,
曲洛嗅荷花。
数日同携酒,
平明不在家。
寻幽殊未极,
得句总堪夸。
强下西楼去,
西楼倚暮霞。
诗歌描绘了诗人纵酒于山水的自由生活:连日与好友携酒同游,天至平明时分就己经不在家中。他们四处闲游,极吟咏之乐,纵嗜酒之欢,每至西楼日暮,犹不忍离去。可见此时的李商隐纵情诗酒,以酒作乐,以乐抑悲,沉浸于一种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这种及纵情山水诗酒的生活已经流露出李商隐隐逸的的思想,诗人将以酒避世的情绪表现在其诗歌之中:在山水田园之间,闲游吟咏,寻幽探胜,以一杯淡酒,守一片心安,不求世间的功名利禄,但求此刻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