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光瓶酒的战场正从繁华都市烧至县域街头。新疆草原上,伊力特高调推出“伊力粮仓”;千里之外,洋河联合京东在内蒙古亮出59元高线光瓶酒;光良酒则宣告百万终端覆盖全国……
当名酒与新锐竞相涌入,光瓶酒赛道从未如此热闹过!
光瓶酒赛道拥挤不堪?
曾经被视为“低端”的光瓶酒赛道,如今竟挤得寸步难行。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行业逻辑变革??光瓶酒已从边缘配角蜕变为名酒企业争夺未来的战略高地。
在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当各大品牌置身在白酒行业调整期,中高端已经深陷“价格倒挂”泥潭,动销乏力令人焦虑。而100元以下价位带却风景独好,成为近两年白酒市场动销最优区间。光瓶酒正是这一价格带的绝对主力。
一瓶光瓶酒的最大优势在于:高复购率构筑的消费韧性,以及每瓶5-10元的稳定利润空间。当高端市场增长乏力,渠道资源自然向这片“利润洼地”倾斜,光瓶酒成为动荡市场中的“避风港”。
按照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光瓶酒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52亿元一路狂奔至2021年的988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此外,行业预测2025年光瓶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50?100元“高线光瓶”增速超40%。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头部企业的集体入场,光瓶酒赛道迎来了彻底改变。光瓶酒从“走量产品”跃升为“战略赛道”。
当白酒巨头们携品牌、技术与渠道优势“降维”切入,不仅带来品质内卷,更推动价值重构。在此背景下,“纯粮酿造”已成基础门槛,光瓶酒也开始从自饮走向多元社交空间。
这场“降维打击”实则是对未来主流消费话语权的提前抢占……
众所周知,白酒正从“头部引领”转向“大众主导”。当主流消费回归理性与品质,光瓶酒成为检验企业市场感知力的试金石。对名酒企业而言,缺席这场战役意味着丢失未来大众消费基本盘;对区域酒企,则是直面巨头挤压的生死考验。
人满为患,必然阵痛!
“光瓶酒千亿市场看似诱人,却是对参与者综合能力的极限试炼。”大家应该注意到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酒瓶战争”中,拥挤并非偶然。它是消费理性化的必然产物,是巨头转型的战略选择,更是行业价值重构的阵痛前奏。
当巨头们纷纷聚焦百元以下价格带在全国排兵布阵,市场的真实生态却显露另一副面孔。
“从县城到乡镇,顺品郎、绿脖西凤、玻汾三大品牌已成绝对主流,新品牌想要挤入,代价巨大。”一位白酒经销商坦言。也有业内专家戳破“高密度内卷”的残酷现实,区域品牌依托文化认同死守本土,渠道利润压缩严重、同质化竞争刺刀见红。光瓶酒赛道表面繁荣之下,暗礁处处。
“高密度内卷”背景下的光瓶酒的竞争本质已悄然改变。
光良酒一语道破困局:“不同于盒装酒可依靠团购打开市场,光瓶酒需一瓶一瓶直达消费者手中。”这种直面终端消费者(To C)的硬仗对品牌运营能力提出全新拷问。
当赛道日益拥堵,突围之路何在?
洋河计划凭借“绵柔浓香+京东定制小瓶装”切入品质价格带,绑定夜宵场景重构渠道;光良酒则在盒马渠道中以复购率证明跨界生命力;专家建议借力社区团购、直播电商渗透下沉市场多元场景。
然而,无论何种路径,核心能力愈发清晰:谁能真正触达并黏住终端消费者,谁才能在巷战中赢下这一瓶一瓶的销售之战。
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价格战或渠道战,而是一场考验品牌深度与用户运营智慧的持久消耗战。白酒行业新国标已为光瓶酒市场埋下伏笔??品质与品牌的双重门槛正无声抬升。喧嚣过后,真正立于潮头的,终究只能是寥若晨星的真正强者。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当资本与巨头蜂拥而至,“高密度内卷”已成定局。未来能穿越周期者,必是那些既握有品质利刃,又深谙消费者连接之术的少数派。